# 文件系统操作与磁盘管理

# 查看磁盘和目录的容量

  • 使用 df 命令查看磁盘的容量
df
1

在实验楼的环境中你将看到如下的输出内容:

image-20220531195203435

但在实际的物理主机上会更像这样:

image-20220531195210571

物理主机上的 /dev/sda2 是对应着主机硬盘的分区,后面的数字表示分区号,数字前面的字母 a 表示第几块硬盘(也可能是可移动磁盘),你如果主机上有多块硬盘则可能还会出现 /dev/sdb/dev/sdc 这些磁盘设备都会在 /dev 目录下以文件的存在形式。

接着你还会看到"1k-块"这个陌生的东西,它表示以磁盘块大小的方式显示容量,后面为相应的以块大小表示的已用和可用容量,在你了解 Linux 的文件系统之前这个就先不管吧,我们以一种你应该看得懂的方式展示:

df -h
1

image-20220531195216391

现在你就可以使用命令查看你主机磁盘的使用情况了。至于挂载点如果你还记得前面第 4 节介绍 Linux 目录树结构的内容,那么你就应该能很好的理解挂载的概念,这里就不再赘述。

  • 使用 du 命令查看目录的容量

这个命令前面其实已经用了很多次了:

# 默认同样以块的大小展示
du
# 加上 `-h` 参数,以更易读的方式展示
du -h
1
2
3
4

-d 参数指定查看目录的深度

# 只查看 1 级目录的信息
du -h -d 0 ~
# 查看 2 级
du -h -d 1 ~
1
2
3
4

常用参数

du -h # 同 --human-readable 以 K,M,G 为单位,提高信息的可读性。
du -a # 同 --all 显示目录中所有文件的大小。
du -s # 同 --summarize 仅显示总计,只列出最后加总的值。
1
2
3

image-20220531195222379

du(estimate file space usage)命令与 df(report file system disk space usage)命令只有一字之差,希望大家注意不要弄混淆了,你可以像我这样从 man 手册中获取命令的完整描述,记全称就不会搞混了。

# 简单的磁盘管理

下面涉及的命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,操作不当可能会丢失你的个人数据,初学者建议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。

通常情况下,这一小节应该直接讲如何挂载卸载磁盘,如何格式化磁盘,如何分区,但如你所见,由于实验环境的限制,环境中没有额外的磁盘可以挂载,也没有空闲空间测试分区命令,所以首先我们会先创建一个虚拟磁盘来进行后续的练习操作。

# 创建虚拟磁盘

# dd 命令简介

dd 命令用于转换和复制文件,不过它的复制不同于 cp。之前提到过关于 Linux 的很重要的一点,一切即文件,在 Linux 上,硬件的设备驱动(如硬盘)和特殊设备文件(如 /dev/zero/dev/random)都像普通文件一样,只是在各自的驱动程序中实现了对应的功能,dd 也可以读取文件或写入这些文件。这样,dd 也可以用在备份硬件的引导扇区、获取一定数量的随机数据或者空数据等任务中。dd 程序也可以在复制时处理数据,例如转换字节序、或在 ASCII 与 EBCDIC 编码间互换。

dd 的命令行语句与其他的 Linux 程序不同,因为它的命令行选项格式为 选项=值,而不是更标准的 --选项 值-选项=值dd 默认从标准输入中读取,并写入到标准输出中,但可以用选项 if(input file,输入文件)和 of(output file,输出文件)改变。

我们先来试试用 dd 命令从标准输入读入用户的输入到标准输出或者一个文件中:

# 输出到文件
dd of=test bs=10 count=1 # 或者 dd if=/dev/stdin of=test bs=10 count=1
# 输出到标准输出
dd if=/dev/stdin of=/dev/stdout bs=10 count=1
# 在打完了这个命令后,继续在终端打字,作为你的输入
1
2
3
4
5

此处输入图片的描述

上述命令从标准输入设备读入用户输入(缺省值,所以可省略)然后输出到 test 文件,bs(block size)用于指定块大小(缺省单位为 Byte,也可为其指定如 KMG 等单位),count 用于指定块数量。如上图所示,我指定只读取总共 10 个字节的数据,当我输入了 hello shiyanlou 之后加上空格回车总共 16 个字节(一个英文字符占一个字节)内容,显然超过了设定大小。使用 ducat 10 个字节(那个黑底百分号表示这里没有换行符),而其他的多余输入将被截取并保留在标准输入。

前面说到 dd 在拷贝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数据转换,那下面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:将输出的英文字符转换为大写再写入文件:

dd if=/dev/stdin of=test bs=10 count=1 conv=ucase
1

此处输入图片的描述

你可以在man文档中查看其他所有转换参数。

# 使用 dd 命令创建虚拟镜像文件

通过上面一小节,你应该掌握了 dd 的基本使用,下面就来使用 dd 命令来完成创建虚拟磁盘的第一步。

/dev/zero 设备创建一个容量为 256M 的空文件:

dd if=/dev/zero of=virtual.img bs=1M count=256
du -h virtual.img
1
2

image-20220531195240491

然后我们要将这个文件格式化(写入文件系统),这里我们要学到一个(准确的说是一组)新的命令来完成这个需求。

# 使用 mkfs 命令格式化磁盘(我们这里是自己创建的虚拟磁盘镜像)

你可以在命令行输入 sudo mkfs 然后按下 <Tab> 键,你可以看到很多个以 mkfs 为前缀的命令,这些不同的后缀其实就是表示着不同的文件系统,可以用 mkfs 格式化成的文件系统。

我们可以简单的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将我们的虚拟磁盘镜像格式化为 ext4 文件系统:

sudo mkfs.ext4 virtual.img
1

image-20220531195245231

可以看到实际 mkfs.ext4 是使用 mke2fs 来完成格式化工作的。mke2fs 的参数很多,不过我们也不会经常格式化磁盘来玩,所以就掌握这基本用法吧,等你有特殊需求时,再查看 man 文档解决。

更多关于文件系统的知识,请查看 wiki: 文件系统 (opens new window) ext3 (opens new window)ext4 (opens new window)

如果你想知道 Linux 支持哪些文件系统你可以输入 ls -l /lib/modules/$(uname -r)/kernel/fs 查看(我们的环境中无法查看)。

# 使用 mount 命令挂载磁盘到目录树

用户在 Linux/UNIX 的机器上打开一个文件以前,包含该文件的文件系统必须先进行挂载的动作,此时用户要对该文件系统执行 mount 的指令以进行挂载。该指令通常是使用在 USB 或其他可移除存储设备上,而根目录则需要始终保持挂载的状态。又因为 Linux/UNIX 文件系统可以对应一个文件而不一定要是硬件设备,所以可以挂载一个包含文件系统的文件到目录树。

Linux/UNIX 命令行的 mount 指令是告诉操作系统,对应的文件系统已经准备好,可以使用了,而该文件系统会对应到一个特定的点(称为挂载点)。挂载好的文件、目录、设备以及特殊文件即可提供用户使用。

我们先来使用 mount 来查看下主机已经挂载的文件系统:

sudo mount
1

image-20220531195250642

输出的结果中每一行表示一个设备或虚拟设备,每一行最前面是设备名,然后是 on 后面是挂载点,type 后面表示文件系统类型,再后面是挂载选项(比如可以在挂载时设定以只读方式挂载等等)。

那么我们如何挂载真正的磁盘到目录树呢,mount 命令的一般格式如下:

mount [options] [source] [directory]
1

一些常用操作:

mount [-o [操作选项]] [-t 文件系统类型] [-w|--rw|--ro] [文件系统源] [挂载点]
1

注意:由于实验楼的环境限制,mount 命令挂载及 umount 卸载都无法进行操作,可以简单了解这些步骤。

现在直接来挂载我们创建的虚拟磁盘镜像到 /mnt 目录:

mount -o loop -t ext4 virtual.img /mnt
# 也可以省略挂载类型,很多时候 mount 会自动识别

# 以只读方式挂载
mount -o loop --ro virtual.img /mnt
# 或者 mount -o loop,ro virtual.img /mnt
1
2
3
4
5
6

# 使用 umount 命令卸载已挂载磁盘

注意:由于实验楼的环境限制,mount 命令挂载及 umount 卸载都无法进行操作,可以简单了解这些步骤。

# 命令格式 sudo umount 已挂载设备名或者挂载点,如:
sudo umount /mnt
1
2

不过遗憾的是,由于我们环境的问题(环境中使用的 Linux 内核在编译时没有添加对 Loop device 的支持),所以你将无法挂载成功:

image-20220531195257644

另外关于 loop 设备,你可能会有诸多疑问,那么请看下面来自维基百科 /dev/loop (opens new window)的说明:

在类 UNIX 系统中,/dev/loop(或称 vnd (vnode disk)、lofi(循环文件接口))是一种伪设备,这种设备使得文件可以如同块设备一般被访问。

在使用之前,循环设备必须与现存文件系统上的文件相关联。这种关联将提供给用户一个应用程序接口,接口将允许文件视为块特殊文件(参见设备文件系统)使用。因此,如果文件中包含一个完整的文件系统,那么这个文件就能如同磁盘设备一般被挂载。

这种设备文件经常被用于光盘或是磁盘镜像。通过循环挂载来挂载包含文件系统的文件,便使处在这个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得以被访问。这些文件将出现在挂载点目录。如果挂载目录中本身有文件,这些文件在挂载后将被禁止使用。

# 使用 fdisk 为磁盘分区

(关于分区的一些概念不清楚的用户请参看 主引导记录 (opens new window)

注意:由于实验楼的环境限制,fdisk 命令无法进行操作,可以简单了解这些步骤。

同样因为环境中没有物理磁盘,也无法创建虚拟磁盘的原因我们就无法实验练习使用该命令了,下面我将以我的物理主机为例讲解如何为磁盘分区。

# 查看硬盘分区表信息
sudo fdisk -l
1
2

image-20220531195303646

输出结果中开头显示了我主机上的磁盘的一些信息,包括容量扇区数,扇区大小,I/O 大小等信息。

我们重点看一下中间的分区信息,/dev/sda1/dev/sda2 为主分区分别安装了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,/dev/sda3 为交换分区(可以理解为虚拟内存),/dev/sda4 为扩展分区其中包含 /dev/sda5/dev/sda6/dev/sda7/dev/sda8 四个逻辑分区,因为主机上有几个分区之间有空隙,没有对齐边界扇区,所以分区之间不是完全连续的。

# 进入磁盘分区模式
sudo fdisk virtual.img
1
2

image-20220531195309515

在进行操作前我们首先应先规划好我们的分区方案,这里我将在使用 128M(可用 127M 左右)的虚拟磁盘镜像创建一个 30M 的主分区剩余部分为扩展分区包含 2 个大约 45M 的逻辑分区。

操作完成后输入 p 查看结果如下:

image-20220531195315543

最后不要忘记输入 w 写入分区表。

# 使用 losetup 命令建立镜像与回环设备的关联

注意:由于实验楼的环境限制,losetup 命令无法进行操作,可以简单了解这些步骤。

同样因为环境原因中没有物理磁盘,也没有 loop device 的原因我们就无法实验练习使用该命令了,下面我将以我的物理主机为例讲解。

sudo losetup /dev/loop0 virtual.img
# 如果提示设备忙你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回环设备,"ls /dev/loop*"参看所有回环设备

# 解除设备关联
sudo losetup -d /dev/loop0
1
2
3
4
5

然后再使用 mkfs 格式化各分区(前面我们是格式化整个虚拟磁盘镜像文件或磁盘),不过格式化之前,我们还要为各分区建立虚拟设备的映射,用到 kpartx 工具,需要先安装:

sudo apt-get install kpartx
sudo kpartx -av /dev/loop0

# 取消映射
sudo kpartx -dv /dev/loop0
1
2
3
4
5

image-20220531195321461

接着再是格式化,我们将其全部格式化为 ext4:

sudo mkfs.ext4 -q /dev/mapper/loop0p1
sudo mkfs.ext4 -q /dev/mapper/loop0p5
sudo mkfs.ext4 -q /dev/mapper/loop0p6
1
2
3

格式化完成后在 /media 目录下新建四个空目录用于挂载虚拟磁盘:

mkdir -p /media/virtualdisk_{1..3}
# 挂载磁盘分区
sudo mount /dev/mapper/loop0p1 /media/virtualdisk_1
sudo mount /dev/mapper/loop0p5 /media/virtualdisk_2
sudo mount /dev/mapper/loop0p6 /media/virtualdisk_3

# 卸载磁盘分区
sudo umount /dev/mapper/loop0p1
sudo umount /dev/mapper/loop0p5
sudo umount /dev/mapper/loop0p6
1
2
3
4
5
6
7
8
9
10

然后:

df -h
1

image-20220531195326713